表示各种心情的成语

更新:
表示各种心情的成语:哀思如潮、哀而不伤、阿毗地狱、哀痛欲绝、嗳声叹气、爱别离苦、安心乐意、安身为乐、安身乐业、暗中作乐、黯然伤神、黯然神伤、黯然魂销、黯然销魂、黯然无神、鳌愤龙愁、巴巴劫劫、百感交集、百念皆灰、百结愁肠、百花争妍、百般折磨、…
  • 哀思如潮

    哀思如潮[ āi sī rú cháo ]

    解释: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。形容极度悲痛。

    出处:京剧《平原作战》第五场:“哀思如潮热泪洒,平川有边仇无涯。”

  • 哀而不伤

    哀而不伤[ āi ér bù shāng ]

    解释:哀:悲哀;伤:伤害。忧愁而不悲伤。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
  • 哀痛欲绝

    哀痛欲绝[ āi tòng yù jué ]

    解释:伤心得要死。形容悲痛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。”

  • 哀毁骨立

    哀毁骨立[ āi huǐ gǔ lì ]

    解释: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孝行纯至,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

  • 爱别离苦

    爱别离苦[ ài bié lí kǔ ]

    解释:佛家语,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。

    出处: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六十一:“云何爱别离苦?当知此苦,亦由五相。”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三:“问:‘如何是至极之谈?’曰:‘爱别离苦。’”

  • 安身为乐

    安身为乐[ ān shēn wéi lè ]

    解释:身子安定就是快乐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秦宓传》:“安身为乐,无忧为福。”

  • 黯然伤神

    黯然伤神[ àn rán shāng shén ]

    解释:沮丧的样子。情绪低沉,心神忧伤。

    出处: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

  • 黯然销魂

    黯然销魂[ àn rán xiāo hún ]

    解释:黯然:心怀沮丧、面色难看的样子;销魂:灵魂离开肉体。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。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。

    出处: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

  • 阿鼻地狱

    阿鼻地狱[ ā bí dì yù ]

    解释:阿鼻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法华经·法师功德品》:“下至阿鼻地狱。”

  • 嗳声叹气

    嗳声叹气[ ài shēng tàn qì ]

    解释:因伤感、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薛蟠急得说又不好,劝又不好,打又不好,央告又不好,只是出入嗳声叹气。”

  • 阿毗地狱

    阿毗地狱[ ā pí dì yù ]

    解释:阿毗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。

    出处:见“阿鼻地狱”。

  • 安身乐业

    安身乐业[ ān shēn lè yè ]

    解释:指安稳快乐地过日子。

    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六五回:“倘或一日他知道了,岂肯干休?势必有一场大闹。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,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?”

  • 黯然神伤

    黯然神伤[ àn rán shén shāng ]

    解释:指心神悲沮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:“女更黯然神伤,泫然流涕。”

  • 安心乐意

    安心乐意[ ān xīn lè yì ]

    解释:原指心情安宁,情绪愉快。后多指内心情愿,十分愉快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四回:“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,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。”

  • 百感交集

    百感交集[ bǎi gǎn jiāo jí ]

    解释:感:感想;交:同时发生。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。形容感触很多,心情复杂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见此茫茫,不觉百端交集,苟未免有情,亦复谁能遣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