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比喻弄错了事实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比喻弄错了事实的成语:颠三倒四、颠倒是非、法不责众、明知故犯、莫逆于心、弄巧成拙、物各有主、阴差阳错、张冠李戴、心照不宣、以身试法、心知肚明1、颠倒是非【解释】是:对;非:错。把错的说成对的,对的说成错的。把是非弄颠倒了。【出处】唐·韩…
  • 颠倒是非

    颠倒是非[ diān dǎo shì fēi ]

    解释:是:对;非:错。把错的说成对的,对的说成错的。把是非弄颠倒了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施先生墓铭》:“古圣人言,其旨密微,笺注纷罗,颠倒是非。”

  • 弄巧成拙

    弄巧成拙[ nòng qiǎo chéng zhuō ]

    解释:本想耍弄聪明,结果做了蠢事。

    出处:宋·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。”

  • 心照不宣

    心照不宣[ xīn zhào bù xuān ]

    解释:照:知道;宣:公开说出。彼此心里明白,而不公开说出来。

    出处:晋·潘岳《夏侯常侍诔》:“心照神交,唯我与子。”后作“心照不宣”。

  • 以身试法

    以身试法[ yǐ shēn shì fǎ ]

    解释:身:亲身,亲自;试:尝试。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。指明知故犯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尊传》:“明慎所职,毋以身试法。”

  • 阴差阳错

    阴差阳错[ yīn chā yáng cuò ]

    解释: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。

    出处:明·王逵《蠡海集·历数》:“阴错阳差,有十二月,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,自甲子、己卯、甲午、己酉,各得十五辰。……甲子、甲午为阳辰,故有阴错;己卯、己酉为阴辰,故有阳差也。”

  • 张冠李戴

    张冠李戴[ zhāng guān lǐ dài ]

    解释: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。比喻认错了对象,弄错了事实。

    出处:明·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》卷二十二《张公帽赋》:“谚云:‘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。’有人作赋云:‘物各有主,貌贵相宜。窃张公之帽也,假李老而戴之。’”

  • 明知故犯

    明知故犯[ míng zhī gù fàn ]

    解释:明明知道不能做,却故意违犯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九:“问:‘一切含灵具有佛性,既有佛性,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?’师曰:‘知而故犯。’”

  • 颠三倒四

    颠三倒四[ diān sān dǎo sì ]

    解释: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。

    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四十四回:“连拜了三四日,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,坐卧不安。”

  • 莫逆于心

    莫逆于心[ mò nì yú xīn ]

    解释:心中没有抵触。指情感一致,心意相投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庄周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三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

  • 物各有主

    物各有主[ wù gè yǒu zhǔ ]

    解释:主;主人。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。”

  • 法不责众

    法不责众[ fǎ bù zé zhòng ]

    解释:责:责罚;众:多数人。指某种行为即使应受到法律的惩罚,但很多人都那样干,也就不好惩罚了

    出处: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38回:“大家一议论,法不责众,全走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