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很愚蠢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人很愚蠢的成语:哀感顽艳、騃童钝夫、暗弱无断、把饭叫饥、坌鸟先飞、笨嘴笨舌、蔽聪塞明、不学无术、不明事理、不省人事、不知薡蕫、不识好歹、不识之无、不识泰山、不辨菽粟、不辨菽麦、草木愚夫、痴心妄想、大智若愚、呆头呆脑、对牛鼓簧、钝口拙腮、…
  • 反裘负刍

    反裘负刍[ fǎn qiú fù chú ]

    解释:反裘:反穿皮衣;负:背;刍:柴草。反穿皮袄背柴。形容贫穷劳苦。也比喻为人愚昧,不知本末。

    出处:《晏子春秋·杂上》:“晏子之晋,至中牟,睹弊冠反裘负刍,息于涂侧者,以为君子也。”

  • 焚林而猎

    焚林而猎[ fén lín ér liè ]

    解释:焚烧树木林,猎取禽兽。比喻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久打算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焚林而田,偷取多兽,后必无兽。”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故先王之法……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。”

  • 冠上加冠

    冠上加冠[ guān shàng jiā guān ]

    解释:比喻不恰当的多余的行动。

    出处:清 赵翼《陔馀丛考 成语》:“画蛇添足、冠上加冠,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。”

  • 狗屁不通

    狗屁不通[ gǒu pì bù tōng ]

    解释: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。

    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5回:“柳老赖婚狼心推测,冯生联句狗屁不通。”

  • 浑浑噩噩

    浑浑噩噩[ hún hún è è ]

    解释:浑浑:深厚的样子;噩噩:严肃的样子。原意是浑厚而严正。现形容糊里糊涂,愚昧无知。

    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问神》:“虞夏之书浑浑尔,商书灏灏尔,周书噩噩尔。”

  • 混沌不分

    混沌不分[ hùn dùn bù fēn ]

    解释:混沌:亦作“浑沌”,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。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。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南海之帝为倏,北海之帝为善,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‘人皆有七窃,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’日凿一窃,七日而浑沌死。”

  • 糊里糊涂

    糊里糊涂[ hú lǐ hú tú ]

    解释:认识模糊,不明事理。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

    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?”

  • 毁钟为铎

    毁钟为铎[ huǐ zhōng wéi duó ]

    解释:将钟改铸为铃。毁大物为小物,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心所说,毁舟为杕;心所欲,毁钟为铎。”

  • 竭泽而渔

    竭泽而渔[ jié zé ér yú ]

    解释:掏干了水塘捉鱼。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。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鱼。”

  • 酒囊饭袋

    酒囊饭袋[ jiǔ náng fàn dài ]

    解释:只会吃喝,不会做事。讥讽无能的人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别通》:“饱食快饮,虑深求卧,腹为饭坑,肠为酒囊。”

  • 劳而无功

    劳而无功[ láo ér wú gōng ]

    解释:花费了力气,却没有收到成效。

    出处:《管子·形势篇》:“与不可,强不能,告不知,谓之劳而无功。”

  • 黎丘丈人

    黎丘丈人[ lí qiū zhàng rén ]

    解释:比喻困于假象、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:“梁北有黎丘部,有奇鬼焉,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,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。……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。”

  • 懵懵懂懂

    懵懵懂懂[ měng měng dǒng dǒng ]

    解释:糊里糊涂,什么也不知道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八回:“呆子懵懵懂懂的,托着钵盂,拑着钉钯,与沙僧径直回来。”

  • 泥足巨人

    泥足巨人[ ní zú jù rén ]

    解释: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。

    出处:郭沫若《忆秦娥·歌剧重上舞台》:“多威武,泥足巨人,过街老鼠。”

  • 弄巧成拙

    弄巧成拙[ nòng qiǎo chéng zhuō ]

    解释:本想耍弄聪明,结果做了蠢事。

    出处:宋·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。”

形容人很愚蠢的词语(1个)

  • 不明事理明:明白,懂得。不懂得事物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