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字是一的成语

更新:
第二字是一的成语:爱之欲其生、安之若素、安之若命、卑之无甚高论、避之若浼、不以为意、不理不睬、擦肩而过、藏之名山、操之过急、操之过激、操之过切、操之过蹙、嗤之以鼻、持之有故、持之以恒、大莫与京、丹之所藏者赤、当之无愧、当之有愧、当面错过、动…
  • 安之若命

    安之若命[ ān zhī ruò mìng ]

    解释: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,因而甘心承受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”

  • 暗中摸索

    暗中摸索[ àn zhōng mō suǒ ]

    解释:摸索:寻求,探索。在黑暗中寻找。后比喻没有人指导,独自钻研。

    出处:唐·刘餗《隋唐嘉话》:“许敬宗性轻傲,见人多忘之。或谓其不聪。曰:‘卿自难记,若遇何(何逊)、刘(刘孝绰)、沈(沈约)、谢(谢眺),暗中摸索者亦可识之。’”

  • 爱之欲其生

    爱之欲其生[ ài zhī yù qí shēng ]

    解释: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。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。

    出处:春秋·孔丘《论语·颜渊》:“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”

  • 避之若浼

    避之若浼[ bì zhī ruò měi ]

    解释:指躲避惟恐不及,生怕沾污了自身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推恶恶之心,思与乡人立,其冠不正,望望然去之,若将浼也。”赵岐注:“与乡人立,见其冠不正,望望然,惭愧之貌也,去之恐其污己也。”

  • 操之过急

    操之过急[ cāo zhī guò jí ]

    解释:操:做,从事。处理事情,解决问题过于急躁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遂要崤 ,以败秦师,匹马觭轮无反者,操之急也。”

  • 持之有故

    持之有故[ chí zhī yǒu gù ]

    解释:持:持论,主张;有故:有根据。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。

    出处: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。”

  • 处之泰然

    处之泰然[ chǔ zhī tài rán ]

    解释:处:处理,对待;泰然:安然,不以为意的样子。若无其事的样子。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。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。

    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爰初发迹,遘此颠沛,神情玄定,处之弥泰。”

  • 操之过激

    操之过激[ cāo zhī guò jī ]

    解释:指处事过于激烈。

    出处:文公直《辛亥革命运动中这新军》:“鄂督瑞澂操之过激,捕杀民党无虚日。”

  • 操之过切

    操之过切[ cāo zhī guò qiè ]

    解释:指处事过于急切。

    出处:闻一多《论文艺的民主问题》:“我个人看来,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,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,反而不好。”

  • 藏之名山

    藏之名山[ cáng zhī míng shān ]

    解释: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。形容著作极有价值。

    出处:三国·魏·鱼豢《魏略》:“虽未能藏之名山,将以传之同好。”

  • 操之过蹙

    操之过蹙[ cāo zhī guò cù ]

    解释:犹言操之过急。指处理事情,解决问题过于急躁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公羊传·庄公三十年》:“扞齐人伐山戎呴,此齐侯也,其称人何?贬。曷为贬?子司马子曰:‘盖以操之为已蹙矣!’”

  • 大莫与京

    大莫与京[ dà mò yǔ jīng ]

    解释:莫:没有谁;京:大。指大得无法相比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八世之后,莫之与京。”

  • 丹之所藏者赤

    丹之所藏者赤[ 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 ]

    解释: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。

    出处: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丹之所藏者赤,漆之所藏者黑。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。”

  • 当之无愧

    当之无愧[ dāng zhī wú kuì ]

    解释:无愧:毫无愧色。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,无须感到惭愧。

    出处:宋 欧阳修《回丁判官书》:“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,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。”

  • 动之以情

    动之以情[ dòng zhī yǐ qíng ]

    解释: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。

    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,动之以情,一个只是不肯松口。”

第二字是一的词语(1个)

  • 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,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,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阶级。如奴隶主阶级、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。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,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压迫被剥削阶级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,剥削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已被消灭,但其残余仍然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