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心情不表露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心情不表露的成语:哀而不伤、避影匿形、避影敛迹、不以为意、不动声色、不慌不忙、不露声色、不露圭角、不露锋芒、不露辞色、藏锋敛颖、藏锋敛锷、藏锋敛锐、沉不住气、沉潜刚克、从容自若、大智若愚、大辩若讷、斗榫合缝、夺胎换骨、锋芒不露、圭角不露…
  • 哀而不伤

    哀而不伤[ āi ér bù shāng ]

    解释:哀:悲哀;伤:伤害。忧愁而不悲伤。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
  • 不动声色

    不动声色[ bù dòng shēng sè ]

    解释: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
  • 不露锋芒

    不露锋芒[ bù lù fēng máng ]

    解释:锋芒:比喻锐气或才干。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。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、抱负等加以掩饰。

    出处: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补笔谈》:“(寇准)能断大事,不拘小节;有干将器,不露锋芒。”

  • 不露圭角

    不露圭角[ bù lù guī jiǎo ]

    解释:圭角:圭玉的棱角。比喻才干不外露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张子野墓志铭》:“遇人浑浑,不见圭角。”

  • 不露声色

    不露声色[ bù lù shēng sè ]

    解释: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上的表情。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。

    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好以甘言啗人,而阴中伤之,不露辞色。”

  • 避影敛迹

    避影敛迹[ bì yǐng liǎn jì ]

    解释:指隐蔽起来,不露形迹。

    出处:宋·叶適《刘建翁墓志铭》:“已而敷畅折衷,隐情遁节,如镱见象,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。”

  • 避影匿形

    避影匿形[ bì yǐng nì xíng ]

    解释:指隐蔽起来,不露形迹。

    出处:清·侯方域《南省试策二》:“昔人所谓非亲非故,何由习知之也。此二者已当不同观,而况于避影匿形,惟恐多此一举,为身累者乎?”

  • 沉潜刚克

    沉潜刚克[ chén qián gāng kè ]

    解释:沉潜:深沉不露;刚克:以刚强见胜。形容深沉不露,内蕴刚强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沉潜刚克,高明柔克。”

  • 处之泰然

    处之泰然[ chǔ zhī tài rán ]

    解释:处:处理,对待;泰然:安然,不以为意的样子。若无其事的样子。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。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。

    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爰初发迹,遘此颠沛,神情玄定,处之弥泰。”

  • 藏锋敛锷

    藏锋敛锷[ cáng fēng liǎn è ]

    解释:锷:剑刃。比喻人不露锋芒。

    出处:明·李东阳《麓堂诗话》:“予独谓高牙大纛,堂堂正正,攻坚而折锐,则刘有一日之长。若藏锋敛锷,出奇制胜,……则於虞有取焉。”

  • 藏锋敛锐

    藏锋敛锐[ cáng fēng liǎn ruì ]

    解释:比喻不露锋芒。同“藏锋敛锷”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渔《比目鱼·窃发》:“俺山大王前次出兵……被他伏下火攻,烧坏我许多猛兽,只得逃入深山,藏锋敛锐,休息了半年,才觉得精还力复。”

  • 藏锋敛颖

    藏锋敛颖[ cáng fēng liǎn yǐng ]

    解释:比喻不露锋芒。同“藏锋敛锷”。

    出处:元·戴表元《送吴州判还番阳诗序》:“及乎藏锋敛颖,韬潜谨饬……洁身寡过,而求自免也。”

  • 从容自若

    从容自若[ cóng róng zì ruò ]

    解释:从容:不慌不忙,很镇静;自若:自在,如常,保持原样。不慌不忙,沉着镇定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刘世龙传》“而思礼以为得计,从容自若,尝与相忤者,必引令枉诛。”

  • 大辩若讷

    大辩若讷[ dà biàn ruò nè ]

    解释:讷:语言迟钝,不善于讲话。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。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,不露锋芒。

    出处: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”

  • 大智若愚

    大智若愚[ dà zhì ruò yú ]

    解释:某些才智出众的人,看来好象愚笨,不露锋芒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