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母爱伟大的成语四字

更新:
形容母爱伟大的成语四字:哀哀父母、爱非其道、暗无天日、寸草春晖、颠沛流离、断杼择邻、恩逾慈母、风烛残年、父母之邦、父母恩勤、关怀备至、含辛茹苦、寒泉之思、昊天罔极、画荻教子、回干就湿、老牛舐犊、孟母三迁、母以子贵、茹苦含辛、三迁之教、十指连…
  • 舐犊之爱

    舐犊之爱[ shì dú zhī ài ]

    解释:舐:舔。犊:小牛。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。比喻对子女的疼爱。亦作“舐犊之念”、“舐犊之私”、“舐犊情深”。

    出处: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

  • 体贴入微

    体贴入微[ tǐ tiē rù wēi ]

    解释:体贴: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,给予关心和照顾;入微:达到细微的程度。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、周到。

    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8回:“‘只要心平点,少看点利钱,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。’我笑道:‘这可谓体贴入微了。’”

  • 推燥居湿

    推燥居湿[ tuī zào jū shī ]

    解释: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,自己睡在湿的地方。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。

    出处:《孝经援神契》:“母之于子也,鞠养殷勤,推燥居湿,绝少分甘也。”

  • 天涯咫尺

    天涯咫尺[ tiān yá zhǐ chǐ ]

    解释:咫:古代长度单位,周制八寸,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;咫尺:比喻距离很近。比喻距离虽近,但很难相见,象是远在天边一样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天威不违颜咫尺。”唐·李中《宫词二首》:“门锁帘垂月影斜,翠华咫尺隔天涯。”

  • 无所不至

    无所不至[ wú suǒ bù zhì ]

    解释:至:到。指没有不到的地方。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既得之,患失之,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”

  • 罔极之恩

    罔极之恩[ wǎng jí zhī ēn ]

    解释:罔:无,没有;极:尽头。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无穷无尽的恩德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拊我畜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!”唐·陈子昂《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》:“缅维罔极之恩,思崇永锡之道”

  • 衣食父母

    衣食父母[ yī shí fù mǔ ]

    解释:指生活所依赖的人。

    出处: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你不知道,但来告状的,就是我衣食父母。”

  • 有过之而无不及

    有过之而无不及[ yǒu guò zhī ér wú bù jí ]

    解释:过:超过;及:赶上。相比之下,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曰:‘师也过;商也不及。’”

  • 咽苦吐甘

    咽苦吐甘[ yàn kǔ tǔ gān ]

    解释: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,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。形容母爱之深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礼仪志七》:“子之于母,慈爱特深;非母不育;推燥居湿,咽苦吐甘,生养劳瘁,恩斯极矣。”

  • 曾母投杼

    曾母投杼[ zēng mǔ tóu zhù ]

    解释:指曾参的母亲听到“曾参杀人”的传闻接连三次,便信以为真,投杼而走,谓流言可畏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……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,而三人疑之,则慈母不能信也。”

  • 择邻而居

    择邻而居[ zé lín ér jū ]

    解释: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。

    出处:每因暂出犹思伴,岂得安居不择邻。 唐·白居易《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》诗

  • 不胜枚举

    不胜枚举[ bù shèng méi jǔ ]

    解释:胜:尽;枚:个。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。形容数量很多。

    出处: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:“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,又复不胜枚举。”

  • 寸草春晖

    寸草春晖[ cùn cǎo chūn huī ]

    解释:寸草:小草;春晖:春天的阳光。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。比喻父母的恩情,难报万一。

    出处:唐·孟郊《游子吟》诗: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

  • 孟母三迁

    孟母三迁[ mèng mǔ sān qiān ]

    解释: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,三次迁居。

    出处:汉·赵歧《孟子题词》:“孟子生有淑质,幼被慈母三迁之教。”

  • 母以子贵

    母以子贵[ mǔ yǐ zǐ guì ]

    解释: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。

    出处: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桓何以贵?母贵也。母贵则子何以贵?子以母贵,母以子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