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冬冷下热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冬冷下热的成语:白雪皑皑、冰天雪地、橙黄橘绿、春寒料峭、大雪纷飞、滴水成冰、粉妆玉砌、寒冬腊月、寒蝉凄切、寒风刺骨、汗如雨下、汗流浃背、挥汗如雨、火伞高张、焦金流石、流金铄石、天寒地冻、五黄六月、吴牛喘月、夏日可畏、雪虐风饕、阳春白雪、…
  • 橙黄橘绿

    橙黄橘绿[ chéng huáng jú lǜ ]

    解释:指秋季景物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赠刘景文》诗: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”

  • 滴水成冰

    滴水成冰[ dī shuǐ chéng bīng ]

    解释:水滴下去就结成冰。形容天气十分寒冷。

    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严冬冱寒,滴水成冰。”

  • 粉妆玉砌

    粉妆玉砌[ fěn zhuāng yù qì ]

    解释:用白粉装饰,用白玉砌成。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。

    出处:《第一场雪》:“山川、河流、树木、房屋,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,万里江山,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。”

  • 寒蝉凄切

    寒蝉凄切[ hán chán qī qiè ]

    解释:寒蝉:冷天里的知了。天冷时,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。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。

    出处:晋·陆云《陆清河集·寒蝉赋》:“于是贫居之士,喟尔相与而俱叹曰:‘寒蝉哀鸣,其声也悲;四时去暮,临河徘徊。’”

  • 汗流浃背

    汗流浃背[ hàn liú jiā bèi ]

    解释:浃:湿透。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
  • 挥汗如雨

    挥汗如雨[ huī hàn rú yǔ ]

    解释:挥:洒,泼。形容天热出汗多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。”

  • 寒冬腊月

    寒冬腊月[ hán dōng là yuè ]

    解释:腊月:农历十二月。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。

    出处:汉·无名氏《别诗(骨肉缘枝叶)》:“征夫怀远路,游子恋故乡。寒冬十二月,晨起践严霜。”

  • 汗如雨下

    汗如雨下[ hàn rú yǔ xià ]

    解释: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。形容出汗很多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四十七:“三冬汗如雨。”

  • 焦金流石

    焦金流石[ jiāo jīn liú shí ]

    解释:将金属、石头烧焦、熔化。形容天气极度干旱、炎热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放勋之世,浩浩襄陵;天乙之时,焦金流石。”

  • 天寒地冻

    天寒地冻[ tiān hán dì dòng ]

    解释:形容天气极为寒冷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五回:“目今天寒地冻,军马难以久住,权且回山。”

  • 吴牛喘月

    吴牛喘月[ wú niú chuǎn yuè ]

    解释:吴牛: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。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,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。比喻因疑心而害怕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臣犹见牛,见月而喘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引《风俗通》:“吴牛望见月则喘,彼之苦于日,见月怖喘矣。”

  • 雪虐风饕

    雪虐风饕[ xuě nüè fēng tāo ]

    解释:虐:暴虐;饕:贪残。又是刮风,又是下雪。形容天气非常寒冷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祭河南张员外文》:“岁弊寒凶,雪虐风饕。”

  • 冰天雪地

    冰天雪地[ bīng tiān xuě dì ]

    解释:形容冰雪漫天盖地。

    出处:清·蒋士铨《鸡毛房》:“冰天雪地风如虎,裸而泣者无栖所。”

  • 流金铄石

    流金铄石[ liú jīn shuò shí ]

    解释:铄、流:熔化。形容天气酷热,好象金石都要熔化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铨言训》:“大热铄石流金,火弗为益其烈。”战国楚·宋玉《招魂》:“十日代出,流金铄石些。”

  • 白雪皑皑

    白雪皑皑[ bái xuě ái ái ]

    解释:皑皑:洁白的样子,多用来形容霜雪。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。

    出处:冰心《再寄小读者》:“白雪皑皑,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