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有话却不能说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有话却不能说的成语:笨嘴拙舌、不可名状、不可言传、不可言喻、不可言宣、不知所云、沉默寡言、瞠目结舌、词不达意、辞不达意、颠三倒四、混淆是非、祸从口出、佶屈聱牙、江郎才尽、结结巴巴、诘屈聱牙、口是心非、离题万里、漏洞百出、模棱两可、难以启…
  • 期期艾艾

    期期艾艾[ qī qī ài ài ]

    解释: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,说话不流利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臣口不能言,然臣期期知其不可;陛下虽欲废太子,臣期期不奉诏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邓艾口吃,语称艾艾。”

  • 似是而非

    似是而非[ sì shì ér fēi ]

    解释:似:象;是:对;非:不对。好象是对的,实际上不对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;材与不材之间,似之而非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恶似而非者,恶莠,恐其乱苗也。’”

  • 吞吞吐吐

    吞吞吐吐[ tūn tūn tǔ tǔ ]

    解释:想说,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。形容说话有顾虑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;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?”

  • 误人子弟

    误人子弟[ wù rén zǐ dì ]

    解释:误:耽误。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9回:“先生犯了这样小错,就要打手心,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,岂不都要打杀么?”

  • 心拙口夯

    心拙口夯[ xīn zhuō kǒu bèn ]

    解释:心思笨,又不善于说话。

    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0回:“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,由着人说呢!”

  • 哑口无言

    哑口无言[ yǎ kǒu wú yán ]

    解释:哑口:象哑巴一样。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八:“‘他也有儿子,少不也要娶媳妇。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?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,亏他怎样说了出来?’一番言语,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。”

  • 言不由衷

    言不由衷[ yán bù yóu zhōng ]

    解释: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,即说的不是真心话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 “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”杨伯峻注:“人言为信,中同衷。”

  • 言多必失

    言多必失[ yán duō bì shī ]

    解释: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。

    出处:《鬼谷子·本经符》:“言多必有数短之处。”

  • 言语道断

    言语道断[ yán yǔ dào duàn ]

    解释:原为佛家语,指意义深奥微妙,无法用言辞表达。后指不能通过交谈、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
    出处:《缨珞经》:“言语道断,心行所灭。”

  • 言多伤行

    言多伤行[ yán duō shāng xíng ]

    解释:话多易出问题,以致言行不一,使品行受损害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金钱池》第三折:“不是我把不定,无记性,言多伤行。”

  • 有嘴没舌

    有嘴没舌[ yǒu zuǐ méi shé ]

    解释:形容不善言辞。

  • 张口结舌

    张口结舌[ zhāng kǒu jié shé ]

    解释:结舌:舌头不能转动。张着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,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,面红过耳。”

  • 支支吾吾

    支支吾吾[ zhī zhī wú wú ]

    解释:指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,怎么问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

  • 不可言传

    不可言传[ bù kě yán chuán ]

    解释:言:言语。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,不能用言语来表达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五:“诸法寂灭相,不可以宣言,和尚如何为人?” 明·圆极居顶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四:“妙契不可以意到,真证不可以言传。”

  • 漏洞百出

    漏洞百出[ lòu dòng bǎi chū ]

    解释:形容文章、说话或办事,破绽很多。

    出处:姚雪垠《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