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革命时期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革命时期的成语:不可向迩、不可抗拒、不屈不挠、艰苦奋斗、精忠报国、鞠躬尽瘁、拉大旗作虎皮、燎原之火、燎原烈火、满腔悲愤、宁死不屈、前赴后继、取义成仁、仁人志士、如火如荼、视死如归、誓死不屈、死而后已、无用武之地、血战到底、一往无前、英雄…
  • 不可向迩

    不可向迩[ bù kě xiàng ěr ]

    解释:迩:近。不可接近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,其犹可扑灭。”

  • 大义凛然

    大义凛然[ dà yì lǐn rán ]

    解释:大义:正义;凛然:严肃、或敬畏的样子。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,令人敬畏。

    出处: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:“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,上配天皇;条高后擅政之年,下系中宗,大义凛然。”

  • 艰苦奋斗

    艰苦奋斗[ jiān kǔ fèn dòu ]

    解释:不怕艰难困苦,坚持英勇斗争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二章:“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,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。”

  • 尽忠报国

    尽忠报国[ jìn zhōng bào guó ]

    解释:为国家竭尽忠诚,牺牲一切。

    出处:《北史·颜之仪传》:“公等备受朝恩,当尽忠报国。”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初命何铸鞫之,飞裂裳以背示铸,有‘尽忠报国’四大字,深入肤理。”

  • 鞠躬尽瘁

    鞠躬尽瘁[ jū gōng jìn cuì ]

    解释:指恭敬谨慎,竭尽心力。

    出处:明·宋濂《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》:“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,誓勿蹶其门。”

  • 燎原烈火

    燎原烈火[ liáo yuán liè huǒ ]

    解释: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,使人无法接近。比喻不断壮大,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。

    出处:《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

  • 宁死不屈

    宁死不屈[ nìng sǐ bù qū ]

    解释:宁愿死也不屈服。

    出处:明·赵弼《宋进士袁镛忠义传》:“以大义拒敌,宁死不屈,竟燎身于烈焰中。”

  • 前赴后继

    前赴后继[ qián fù hòu jì ]

    解释:前面的冲上去了,后面的紧跟上来。形容不断投入战斗,奋勇冲杀向前。

    出处:唐·孙樵《祭梓潼神君文》:“跛马愠仆,前仆后踣。”

  • 取义成仁

    取义成仁[ qǔ yì chéng rén ]

    解释: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
  • 仁人志士

    仁人志士[ rén rén zhì shì ]

    解释:原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。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
  • 视死如归

    视死如归[ shì sǐ rú guī ]

    解释: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不怕牺牲生命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
  • 死而后已

    死而后已[ sǐ ér hòu yǐ ]

    解释:已:停止。死了以后才罢手。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
  • 誓死不屈

    誓死不屈[ shì sǐ bù qū ]

    解释:立誓宁死也不屈服。

    出处:宋·朱熹《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》:“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,誓死不屈。”

  • 无用武之地

    无用武之地[ wú yòng wǔ zhī dì ]

    解释: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。比喻无法施展才能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近又新破荆州,威震海内,纵有英雄,无用武之地。”

  • 血战到底

    血战到底[ xuè zhàn dào dǐ ]

    解释:血战: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。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送灵州李判官》诗:“血战乾坤赤,氛迷日月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