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楚国有关系的成语

更新:
和楚国有关系的成语:白雪阳春、出谋划策、楚囚对泣、楚才晋用、楚材晋用、楚弓楚得、吹箫乞食、东野巴人、狐假虎威、画蛇添足、黄雀在后、荆人涉澭、刻舟求剑、买椟还珠、毛遂自荐、南冠楚囚、若敖鬼馁、若有所思、三户亡秦、事齐事楚、螳螂捕蝉、退避三舍、…
  • 楚弓楚得

    楚弓楚得[ chǔ gōng chǔ dé ]

    解释:楚国人丢失弓,拾到的仍是楚国人。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,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。

    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至公》:“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,左右请求之。共王曰:‘止!楚人遗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?’”《孔子世家·好生》:“楚人失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?”

  • 楚囚对泣

    楚囚对泣[ chǔ qiú duì qì ]

    解释:楚囚: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,后泛指处于困境,无计可施的人。比喻在情况困难、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当共戮力王室,克复神州,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。”

  • 吹箫乞食

    吹箫乞食[ chuī xiāo qǐ shí ]

    解释: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。后指沿街乞讨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昼伏,至于陵水,无以糊其口,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吴市。”

  • 出谋划策

    出谋划策[ chū móu huà cè ]

    解释:谋:计谋;划:筹划。制定计谋策略。指为人出主意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汝依违观望其间,并不见出奇画策,无非因人成事。”

  • 楚才晋用

    楚才晋用[ chǔ cái jìn yòng ]

    解释:比喻用才不当。

    出处:邹韬奋《不能两全》引吴晓晨信:“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,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,楚才晋用,那是不可能的。”

  • 东野巴人

    东野巴人[ dōng yě bā rén ]

    解释: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,又称《下里巴人》。

    出处:汉·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夫听《白雪》之音,观《绿水》之节,然后《东野巴人》,蚩鄙益著。”吕延济注:“东野,下里之音。”宋玉以问曰:“客有歌于郢中都中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也。”

  • 狐假虎威

    狐假虎威[ hú jiǎ hǔ wēi ]

    解释:假: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

  • 荆人涉澭

    荆人涉澭[ jīng rén shè yōng ]

    解释:荆人:楚国人。澭:澭水。楚国人过澭水。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,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荆人欲袭宋,使人先表澭水。澭水暴益,荆人弗知,循表而夜涉,溺死者千余人,军惊而坏都舍。

  • 刻舟求剑

    刻舟求剑[ kè zhōu qiú jiàn ]

    解释: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?”

  • 南冠楚囚

    南冠楚囚[ nán guān chǔ qiú ]

    解释:南冠:楚国在南方,因此称楚冠为南冠。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。后泛称囚犯或战俘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晋侯观于军府,见钟仪,问之曰:‘南冠而絷者,谁也?’有司对曰:‘郑人所献楚囚也。’使税之,召而吊之。再拜稽首。”

  • 若有所思

    若有所思[ ruò yǒu suǒ sī ]

    解释:若:好像。好像在思考着什么。

    出处:唐·陈鸿《长恨传》:“玉妃茫然退立,若有所思。”

  • 三户亡秦

    三户亡秦[ sān hù wáng qín ]

    解释:三户:几户人家;亡:灭。虽只几户人家,也能灭掉秦国。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,有暴力的必胜信心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故楚南公曰:‘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

  • 上下其手

    上下其手[ shàng xià qí shǒu ]

    解释:比喻玩弄手法,串通做弊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记载: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,叫皇颉作证,并向皇颉暗示,举起手说:“夫子为王子围,寡君之贵介弟也。”把手放下说:“此子可为穿封戍,方城外之县尹也,谁获子?”

  • 事齐事楚

    事齐事楚[ shì qí shì chǔ ]

    解释:事:侍奉;齐、楚:春秋时两大强国。依附齐国呢?还是依附楚国?比喻处在两强之间,不能得罪任何一方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滕文公问曰:‘滕,小国也,间于齐楚,事齐乎?事楚乎?’”

  • 退避三舍

    退避三舍[ tuì bì sān shě ]

    解释: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