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带置字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带置字的成语:安身之处、别置一喙、不容置辩、不容置疑、不容置喙、不屑置辩、不理不睬、不置可否、不置褒贬、从容不迫、措置裕如、淡然置之、倒置干戈、奋勇前进、高自位置、高自标置、姑置勿论、冠履倒置、毫不关心、毫不在意、漠然置之、难以置信、贫…
  • 头足倒置

    头足倒置[ tóu zú dào zhì ]

    解释: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。

  • 推诚置腹

    推诚置腹[ tuī chéng zhì fù ]

    解释:比喻真心待人。同“推心置腹”。

    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二卷:“吾推诚置腹,何愁彼不宾服?”

  • 无可置辩

    无可置辩[ wú kě zhì biàn ]

    解释:置辩:辩论,申辩(用于否定)。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。表示确凿无疑。

    出处:清·陈澧《东塾读书记》卷十六:“太社不立于京都,当安所立。尤无可置辩矣。”

  • 无庸置疑

    无庸置疑[ wú yōng zhì yí ]

    解释: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,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。

   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14章:“无庸置疑,处在他眼下的地位,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美好情感,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……”

  • 无从置喙

    无从置喙[ wú cóng zhì huì ]

    解释:没有话可说,没有可插嘴的。

    出处:清·庆兰《莹窗异草三编·宠眉叟》:“卢年禾三旬,断狱精严,令人无从置喙。”

  • 无可置喙

    无可置喙[ wú kě zhì huì ]

    解释:犹言没话可说。

    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8回:“则上下猜疑尽释,谗口无可置喙,身名俱泰,爵位永保,岂不善哉!”

  • 无庸置辩

    无庸置辩[ wú yōng zhì biàn ]

    解释: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,用不着争辩。

    出处:郭沫若《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》:“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,那是无庸置辩的。”

  • 一笑置之

    一笑置之[ yī xiào zhì zhī ]

    解释:笑一笑,就把它放在一边了。表示不当回事。

    出处:宋·杨万里《观水叹》诗:“出处未可必,一笑姑置之。” 宋·陆游《书梦》诗:“一笑俱置之,浮生故多难。”

  • 置之脑后

    置之脑后[ zhì zhī nǎo hòu ]

    解释:放在一边不再想起。

    出处: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孔黄二人自问无愧,遂亦置之脑后。”

  • 置之死地

    置之死地[ zhì zhī sǐ dì ]

    解释: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
  • 置若罔闻

    置若罔闻[ zhì ruò wǎng wén ]

    解释:置:放,摆;若:好象。放在一边,好象没有听见似的。指不予理睬。

    出处:明 朱国祯《涌幢小品》:“当中书言时,沈宜厉声力折,只因心中恼他,置若罔闻。”

  • 置身事外

    置身事外[ zhì shēn shì wài ]

    解释:身:自身。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,毫不关心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十五回:“这彭仲翔却在背后袖手旁观,置身事外。”

  • 置之死地而后生

    置之死地而后生[ 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 ]

    解释: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、只有战死的境地,兵士就会奋勇前进,杀敌取胜。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,取得成功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而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
  • 置水之情

    置水之情[ zhì shuǐ zhī qíng ]

    解释: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庞参传》:“棠不与言,但以薤一大本,水一盂,置户屏前,自抱孙儿伏于户下。主簿白以为倨。参思其微意,良久曰:‘棠是欲晓太守也。水者,欲吾清也。’”

  • 置诸高阁

    置诸高阁[ zhì zhū gāo gé ]

    解释: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

    出处:廖仲恺《作事必须有恒心》:“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,太没意趣,所以不甚当心,遂置诸高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