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孔子的成语

  • 拔萃出群

    拔萃出群[ bá cuì chū qún ]

    解释:拔:超出。萃:原谓草丛生的样子,引伸为聚集,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。超出一般,在众人之上。

    出处:汉·蔡邕《释诲》:“曾不能拔萃出群,扬芳飞文,登天庭,序彝伦,扫六合之秽。”

  • 博古通今

    博古通今[ bó gǔ tōng jīn ]

    解释:通:通晓;博:广博,知道得多。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,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。形容知识丰富。

    出处: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吾闻老聃博古知今。”

  • 不敢问津

    不敢问津[ bù gǎn wèn jīn ]

    解释:问津:询问渡口,问路。指高贵的、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微子》:“长沮、桀溺耦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” 唐·宋子问《明河篇》:“明河可望不可亲,愿得乘槎一问津。”

  • 不劳而获

    不劳而获[ bù láo ér huò ]

    解释: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。

    出处:《孔子家语·入官》:“所求于迩,故不劳而得也。”

  • 不能赞一辞

    不能赞一辞[ bù néng zàn yī cí ]

    解释:赞:赞助;赞一辞:添一句话。提不出一点意见。形容文章非常完美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。”

  • 不赞一词

    不赞一词[ bù zàn yī cí ]

    解释:一句话也不说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,不能赞一辞。”

  • 拔类超群

    拔类超群[ bá lèi chāo qún ]

    解释:同“拔萃出类”。指高出众人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
  • 辨日炎凉

    辨日炎凉[ biàn rì yán liáng ]

    解释: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。后以之形容兒童的聪明早慧。

    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孔子东游,见两小兒辩斗。问其故,……一兒曰:‘日初出,大如车盖,及日中,则如盘盂: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’一兒曰:‘日初出,沧沧凉凉;及其日中,如探汤: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?’孔子不能决也。”

  • 不幸而言中

    不幸而言中[ bù xìng ér yán zhòng ]

    解释: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。

    出处:《孔子家语·辨物》:“赐不幸而言中,是赐多言。”

  • 不识东家

    不识东家[ bù shí dōng jiā ]

    解释:指不识近邻是圣贤。

    出处:“不识东家丘”的略语。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,不识孔子为圣人,称之为“东家丘”。

  • 不壹而三

    不壹而三[ bù yī ér sān ]

    解释:指再三;多次。

    出处:《孔子家语·弟子行》:“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。适鲁,见孔子曰:‘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,不壹而三焉。赐也辞,不获命;以所见者对矣。’”

  • 楚弓楚得

    楚弓楚得[ chǔ gōng chǔ dé ]

    解释:楚国人丢失弓,拾到的仍是楚国人。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,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。

    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至公》:“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,左右请求之。共王曰:‘止!楚人遗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?’”《孔子世家·好生》:“楚人失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?”

  • 春秋笔法

    春秋笔法[ chūn qiū bǐ fá ]

    解释: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在位听讼,文辞有可与人共者,弗独有也。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。”

  • 啜菽饮水

    啜菽饮水[ chuò shū yǐn shuǐ ]

    解释:啜:吃;菽:豆类。饿了吃豆羹,渴了喝清水。形容生活清苦。

    出处: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君子啜菽饮水,非愚也,是节然也。”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孔子曰:啜菽饮水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”

  • 聪明睿智

    聪明睿智[ cōng míng ruì zhì ]

    解释:指聪颖明智。

    出处:《孔子家语·三恕》:“聪明睿智,守之以愚。”

  • 丹之所藏者赤

    丹之所藏者赤[ 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 ]

    解释: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。

    出处: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丹之所藏者赤,漆之所藏者黑。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。”

  • 道大莫容

    道大莫容[ dào dà mò róng ]

    解释: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,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。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夫子之道,至大也,故天下莫能容夫子。”

  • 登山小鲁

    登山小鲁[ dēng shān xiǎo lǔ ]

    解释: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,眼光远大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”

  • 东西南北

    东西南北[ dōng xī nán běi ]

    解释:指四方、到处、各地、普天下或方向;亦指到处飘泊,行踪不定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安处。”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。”

  • 董狐直笔

    董狐直笔[ dǒng hú zhí bǐ ]

    解释: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“赵盾弑其君”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

  • 导德齐礼

    导德齐礼[ dǎo dé qí lǐ ]

    解释:指用道德诱导,用礼教整顿,让百姓归服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

  • 登高必赋

    登高必赋[ dēng gāo bì fù ]

    解释: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。指登高见广,能赋诗述其感受。

    出处: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孔子游于景山之上,子路、子贡、颜渊从。孔子曰:‘君子登高必赋,小子愿者何?’”

  • 董狐之笔

    董狐之笔[ dǒng hú zhī bǐ ]

    解释: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,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,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

  • 东西南北人

    东西南北人[ dōng xi nán běi rén ]

    解释:指居处无定之人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孔子既得合葬於防,曰:‘吾闻之,古也墓而不坟。今丘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,不可以弗识也。’於是封之,崇四尺。”郑玄注:“东西南北,言居无常处也。”

  • 斗筲之人

    斗筲之人[ dǒu shāo zhī rén ]

    解释:斗:容器,一斗=十升;筲:竹器,容一斗两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

  • 耳顺之年

    耳顺之年[ ér shùn zhī nián ]

    解释: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
  • 放言高论

    放言高论[ fàng yán gāo lùn ]

    解释: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荀卿论》:“尝读《孔子世家》,观其言语文章,循循莫不有规矩,不敢放言高论。”

  • 蜂出泉流

    蜂出泉流[ fēng chū quán liú ]

    解释:像群蜂倾巢,如泉水涌流。形容一时并作。

    出处:清·龚自珍《古史勾沉论二》:“孔子殁,七十子不见用,衰世著书之徒,蜂出泉流。”

  • 愤世疾邪

    愤世疾邪[ fèn shì jí xié ]

    解释:犹愤世嫉俗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杂说》之三:“怪神之事,孔子之徒不言,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,故题之云尔。”

  • 负手之歌

    负手之歌[ fù shǒu zhī gē ]

    解释:喻指临终前的咏歌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孔子蚤作,负手曳杖,消摇於门,歌曰: ‘泰山其颓乎?梁木其坏乎?哲人其萎乎?’既歌而入,当户而坐。子贡闻之曰:‘泰山其颓,则吾将安仰;梁木其坏,哲人其萎,则吾将安放。夫子殆将病也。’遂趋而入。 [下续示例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