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的成语

  • 耳顺之年

    耳顺之年[ ér shùn zhī nián ]

    解释: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
  • 迩安远至

    迩安远至[ ěr ān yuǎn zhì ]

    解释: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,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。指政治清明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

  • 发愤忘食

    发愤忘食[ fā fèn wàng shí ]

    解释: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
  • 犯而不校

    犯而不校[ fàn ér bù jiào ]

    解释:犯:触犯;校:计较。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以能问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。”

  • 犯上作乱

    犯上作乱[ fàn shàng zuò luàn ]

    解释:犯:干犯。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、起义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”

  • 斐然成章

    斐然成章[ fěi rán chéng zhāng ]

    解释:斐、章:文采。形容文章富有文采,很值得看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吾党之小子狂简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载之。”

  • 分崩离析

    分崩离析[ fēn bēng lí xī ]

    解释:崩:倒塌;析:分开。崩塌解体,四分五裂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,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。”

  • 风行草偃

    风行草偃[ fēng xíng cǎo yǎn ]

    解释:偃:倒伏。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

  • 夫子自道

    夫子自道[ fū zǐ zì dào ]

    解释: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,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。也用在不好的一面,意思是指摘别人,却正指摘了自己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君子有道者三,我无能焉;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’子贡曰:‘夫子自道也。’”

  • 肤受之诉

    肤受之诉[ fū shòu zhī sù ]

    解释: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浸润之谮,肤受之诉,不行焉,可谓远也已矣。”

  • 浮云富贵

    浮云富贵[ fú yún fù guì ]

    解释:浮云:飘浮的云彩。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。比喻把金钱、地位看得很轻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
  • 富贵浮云

    富贵浮云[ fù guì fú yún ]

    解释:意思是不义而富贵,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。比喻把金钱、地位看得很轻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
  • 父母之邦

    父母之邦[ fù mǔ zhī bāng ]

    解释:指祖国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”

  • 父为子隐

    父为子隐[ fù wéi zǐ yǐn ]

    解释: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

  • 饭蔬饮水

    饭蔬饮水[ fàn shū yǐn shuǐ ]

    解释:形容清心寡欲、安贫乐道的生活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於我如浮云。’”

  • 肤受之愬

    肤受之愬[ fū shòu zhī xiāng ]

    解释:指谗言。肤受,指浮泛不实,或指利害切身。

    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浸润之谮,肤受之愬,不行焉,可谓远也已矣。”

  • 风行革偃

    风行革偃[ fēng xíng gé yǎn ]

    解释: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

  • 刚毅木讷

    刚毅木讷[ gāng yì mù nè ]

    解释:刚:坚强;毅:果决;木:质朴;讷:说话迟钝,此处指言语谨慎。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子曰:‘刚、毅、木、讷,近仁。’”

  • 恭而有礼

    恭而有礼[ gōng ér yǒu lǐ ]

    解释:恭:恭敬;礼:礼节。恭敬又有礼节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”

  • 躬行节俭

    躬行节俭[ gōng xíng jié jiǎn ]

    解释:躬行:亲自践行。亲自做到节约勤俭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师受《诗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躬行节俭,慈仁爱人。”

  • 告朔饩羊

    告朔饩羊[ gù shuò xì yáng ]

    解释: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,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。后比喻照例应付,敷衍了事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。”

  • 故旧不弃

    故旧不弃[ gù jiù bù qì ]

    解释:故旧:旧交,旧部下;弃:抛弃。不轻易抛弃老朋友、老部下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;无求备于一人。”

  • 怪力乱神

    怪力乱神[ guài lì luàn shén ]

    解释:指关于怪异、勇力、叛乱、鬼神之事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 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”

  • 观过知仁

    观过知仁[ guān guò zhī rén ]

    解释: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,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里仁》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,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

  • 龟玉毁椟

    龟玉毁椟[ guī yù huǐ dú ]

    解释: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。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虎儿出於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”

  • 过犹不及

    过犹不及[ guò yóu bù jí ]

    解释:过:过分;犹:象;不及:达不到。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

  • 过庭之训

    过庭之训[ guò tíng zhī xùn ]

    解释:用以指父亲的教诲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”

  • 干脆利落

    干脆利落[ gān cuì lì luò ]

    解释:简单爽快。

    出处:南怀瑾《论语别裁·子罕》:“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,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,死得不干脆利落,拖累了别人,也苦了自己。”

  • 好色之徒

    好色之徒[ hào sè zhī tú ]

    解释:喜欢女色、玩弄女性之人。

    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吾未见好德,如好色者也。”

  • 和颜悦色

    和颜悦色[ hé yán yuè sè ]

    解释:颜:面容;悦:愉快;色:脸色。脸色和霭喜悦。形容和善可亲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友便辟,友善柔、友便佞,损也。”邢昺疏:“善柔,谓面柔,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