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
  • 拼   音

    [ liè guān huǐ miǎn,bá běn sāi yuán ]
  • 释   义

    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;本:树根。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,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。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,夺取王位的代称。

  • 出   处

    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?”

  • 例   句

    桂阳负众,轻问九鼎,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。(《南齐书·高帝记》)

  • 用   法

   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  • 繁   体

    裂冠毁冕,拔本僿源

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相关查询

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成语接龙

  1. 源头活水:原比喻读书越多,道理越明。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。
  2. 源源不绝: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接连不断。
  3. 源源不断:形容接连不断。
  4. 源源而来: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。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。
  5. 源远流长:源头很远,水流很长。比喻历史悠久。
  6. 源清流洁:源头的水清,下游的水也清。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,在下面的人也好。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。
  7. 源泉万斛:比喻文思涌溢。
  8. 源清流清:源头的水清,下游的水自然就清。比喻因果相连,事物的本原好,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;或领导贤明,其下属也廉洁。源,也作原。亦作“源清流洁”、“源清流净”。
  9. 源源本本:源头和根本。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。
  10. 源源不竭: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;竭:完。形容接连不断,没有尽头
  11. 源广流长:源:源头;流:流程。源头很远,水流很长。比喻历史悠久
  12. 源远根深:源:水流所从出。水源很远,树根很深。比喻基础牢固
  13. 源殊派异:水的源头与支流不相同。比喻各学派的来历和特征互不相同,各有自己的一套
  14. 源深流长:源:源头;流:流程。源头很远,水流很长。比喻历史悠久
  15. 源清流净:源:水的源头。水的源头清,下流的水也就清。指修身治国要从根本出发

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的意思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;本:树根。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,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。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,夺取王位的代称。

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类似的成语

  • 进贤拔能

    进贤拔能[ jìn xián bá néng ]

    解释:犹言进贤任能。举荐贤者,任用能人。

    出处:《魏书·任城王澄传》:“进贤拔能,重官人之举;标赏忠靖,旌养人之器。”

  • 上树拔梯

    上树拔梯[ shàng shù bá tī ]

    解释:拔:抽掉。诱人上树,抽掉梯子。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。也比喻别人。

    出处:宋·晓莹《罗湖野录》卷一:“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,共出一臂,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。”

  • 投石拔距

    投石拔距[ tóu shí bá jù ]

    解释: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。同“投石超距”。

    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甘延寿传》:“投石拔距,位于等次。”

  • 抽筋拔骨

    抽筋拔骨[ chōu jīn bá gǔ ]

    解释:比喻非常勉强。

  • 虎口拔须

    虎口拔须[ hǔ kǒu bá xū ]

    解释:从老虎嘴边拔胡须。比喻冒极大的风险

    出处: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第一章:“于是就有一些专门拉纤的掮客,壮着胆子来找侦缉队长,想从虎口拔毛。”

  • 裂冠毁冕

    裂冠毁冕[ liè guān huǐ miǎn ]

    解释:裂:裁,扯;冠:帽子;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。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

    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,专弃谋主,虽戎狄,其何有余一人?”

  • 奖拔公心

    奖拔公心[ jiǎng bá gōng xīn ]

    解释:奖:劝勉,夸奖;拔:选拔,提升。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

    出处: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文学》:“李封州甘为文至精,奖拔公心,亦类数公。”

  • 牢不可拔

    牢不可拔[ láo bù kě bá ]

    解释:牢:牢固。异常坚固,不能攻破。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、不能动摇

    出处:宋·郑褒《原祭》:“根深蒂固,牢不可拔。”

  • 哀哀父母

    哀哀父母[ āi āi fù mǔ ]

    解释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  • 哀梨蒸食

    哀梨蒸食[ āi lí zh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