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可而止
  • 拼   音

    [ shì kě ér zhǐ ]
  • 释   义

    适可:恰好可以。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,不要过头。

  • 出   处

    《论语·乡党》:“不多食”宋·朱熹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

  • 例   句

    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。果然持久了,我们也吃不消,所以我们要它适可而止。(闻一多《宫体诗的自赎》)

  • 近义词

   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

  • 反义词

    过犹不及得寸进尺

  • 用   法

   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
  • 正   音

    止,不能读作“zǐ”。

  • 繁   体

    適可而止

适可而止相关查询

适可而止成语接龙

  1. 止暴禁非:止、禁:罅;暴、非:指种种坏事。制止种种坏事。
  2. 止戈为武: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,所以要能止战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
  3. 止谈风月:止:只,仅。只谈风、月等景物。隐指莫谈国事。
  4. 止于至善:止:达到;至:最,极。达到极完美的境界。
  5. 止沸益薪:本欲止水沸腾,却反而在锅下加柴。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。
  6. 止戈散马:停用兵戈,放还战马,意指结束战争。
  7. 止渴思梅:犹望梅止渴。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。亦作“止渴望梅”。
  8. 止渴望梅:犹望梅止渴。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。同“止渴思梅”。
  9. 止戈兴仁: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战争,施行仁政。
  10. 止足之戒:止:懂得适可而止;足:知道满足;戒:戒心。指要以知止和知足为戒,不要不知满足
  11. 止戈之武:戈:兵器。能平息战乱,停止使用武器,才是真正的武功
  12. 止渴饮鸩:鸩:毒酒。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
  13. 止循资序:止:只,仅;循:顺着,引申为沿袭,依照;资序:论资排辈。指只靠资历

适可而止的意思适可:恰好可以。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,不要过头。

适可而止类似的成语

  • 知足知止

    知足知止[ zhī zú zhī zhǐ ]

    解释: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。

    出处:《周书·萧大阛传》:“况乎智不逸群,行不高物,而欲辛苦一生,何其僻也。岂如知足知止,萧然无尽。”

  • 不为已甚

    不为已甚[ bù wéi yǐ shèn ]

    解释:已甚:过分。不做得太过分。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

  • 莫为已甚

    莫为已甚[ mò wéi yǐ shèn ]

    解释:不做得太过分。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。

  • 去泰去甚

    去泰去甚[ qù tài qù shèn ]

    解释:泰、甚:过分。适可而止,不可过分。

    出处:《老子》第二十九章:“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”《韩非子·扬权》:“故去甚去泰,身乃无害。”

  • 去太去甚

    去太去甚[ qù tai qù shèn ]

    解释:适可而止,不可过分。同“去泰去甚”。

    出处:唐·刘知幾《史通·世家》:“梁主敕撰《通史》,定为吴蜀世家,持彼僭君,比诸列国,去太去甚,其得折中之规乎。”

  • 得休便休

    得休便休[ dé xiū biàn xiū ]

    解释:休:停止,罢休。该罢手时就罢手。指适可而止

    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二回:“不如暂行停战,与他议和,若他肯就我范围,何妨得休便休,过了一年是一年,且到将来,再作计较。”

  •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

   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[ zhī zú bù rǔ,zhī zhǐ bù dài ]

    解释:殆:危险。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,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

    出处: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

  • 止足之戒

    止足之戒[ zhǐ zú zhī jiè ]

    解释:止:懂得适可而止;足:知道满足;戒:戒心。指要以知止和知足为戒,不要不知满足

    出处:南朝·梁·任荤《王文宪集·序》:“安以岁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”

  • 哀哀父母

    哀哀父母[ āi āi fù mǔ ]

    解释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  • 哀梨蒸食

    哀梨蒸食[ āi lí zh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