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西游记环境的四字成语

更新:
形容西游记环境的四字成语:趁火打劫、大显神通、风轻云淡、胡说八道、划地为牢、浑身解数、火眼金睛、今蝉蜕壳、流星赶月、冒名顶替、懵懵懂懂、念念有词、扭扭捏捏、情投意合、事不过三、树大招风、腾云驾雾、提心吊胆、无拘无束、相貌堂堂、心灰意冷、心神…
  • 大显神通

    大显神通[ dà xiǎn shén tōng ]

    解释:神通:原为佛家语,指无所不能的力量。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九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

  • 风轻云淡

    风轻云淡[ fēng qīng yún dàn ]

    解释:微风轻拂,浮云淡薄。形容天气晴好。同“风轻云净”、“云淡风轻”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暹《西游记》第四本第十三出:“元定下的夫妻怎断,咱茶浓酒酣,趁着风轻云淡,省得着我倚门终日盼停骖。”

  • 胡说八道

    胡说八道[ hú shuō bā dào ]

    解释: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八回:“你那曾见《素问》、《难经》、《本草》、《脉诀》,是甚般章句,怎生注解,就这等胡说乱道,会甚么悬丝诊脉!”

  • 火眼金睛

    火眼金睛[ huǒ yǎn jīn jīng ]

    解释:原指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。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,能够识别真伪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杂剧》第三本第九出:“这厮瞒神唬鬼,铜筋铁骨,火眼金睛。”

  • 今蝉蜕壳

    今蝉蜕壳[ jīn chán tuì ké ]

    解释:金蝉脱壳。今,通“金”。指使用计谋而逃脱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回:“被小将使一个金蝉脱壳之计,撤身得空,把这和尚拿来,奉献大王,聊表一餐之敬。”

  • 懵懵懂懂

    懵懵懂懂[ měng měng dǒng dǒng ]

    解释:糊里糊涂,什么也不知道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八回:“呆子懵懵懂懂的,托着钵盂,拑着钉钯,与沙僧径直回来。”

  • 念念有词

    念念有词[ niàn niàn yǒu cǐ ]

    解释:念念:连续不断地念叨。旧指和尚念经,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手里捻珠,口内念念有词,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,忽的吹降去,便是一狂风。”

  • 扭扭捏捏

    扭扭捏捏[ niǔ niǔ niē niē ]

    解释:行走时身体故意左右扭动摇摆。形容举止言谈不爽快,不大方或故做姿态和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那般娇娇啻啻,扭扭捏捏,就象那老怪的行动。”

  • 树大招风

    树大招风[ shù dà zhāo fēng ]

    解释: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,引起麻烦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,人为名高名丧人。”

  • 事不过三

    事不过三[ shì bù guò sān ]

    解释: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常言道:‘事不过三。’我若不去,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。”

  • 提心吊胆

    提心吊胆[ tí xīn diào dǎn ]

    解释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
  • 无拘无束

    无拘无束[ wú jū wú shù ]

    解释:拘、束:限制、约束。形容自由自在,没有牵挂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回:“逐日家无拘无束,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。”

  • 心灰意冷

    心灰意冷[ xīn huī yì lěng ]

    解释: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回:“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,故我意懒心灰,说各人散了。”

  • 虚情假意

    虚情假意[ xū qíng jiǎ yì ]

    解释:虚:假。装着对人热情,不是真心实意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回:“那妖精巧语花言,虚情假意的答道:‘主公,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,采猎为生。’”

  • 相貌堂堂

    相貌堂堂[ xiàng mào táng táng ]

    解释: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四回:“御弟相貌堂堂,丰姿英俊,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,南赡中华之人物。”

形容西游记环境的四字词语(1个)

  • 唐僧取经1.唐代高僧玄奘赴天竺(印度)求经,历时十七年,回国后译出经﹑论七十五部,一千三百三十五卷。宋元间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》与元吴昌龄《唐三藏西天取经》杂剧,曾演义其事。自明吴承恩《西游记》小说行世,"唐僧取经"遂成为中国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