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论语演变的成语

更新:
由论语演变的成语:过犹不及、好古敏求、后生可畏、患得患失、既往不咎、见义勇为、见贤思齐、教学相长、举一反三、谲而不正、克己复礼、巧言令色、任重道远、三十而立、三省吾身、色厉内荏、上智下愚、逝者如斯、文质彬彬、温故知新、秀而不实、学而不厌、循…
  • 过犹不及

    过犹不及[ guò yóu bù jí ]

    解释:过:过分;犹:象;不及:达不到。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

  • 患得患失

    患得患失[ huàn dé huàn shī ]

    解释:患:忧患,担心。担心得不到,得到了又担心失掉。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!”

  • 诲人不倦

    诲人不倦[ huì rén bù juàn ]

    解释:诲:教导。教导人特别耐心,从不厌倦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
  • 见贤思齐

    见贤思齐[ jiàn xián sī qí ]

    解释: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里仁》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
  • 尽善尽美

    尽善尽美[ jìn shàn jìn měi ]

    解释: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谓《韶》:‘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’谓《武》:‘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’”

  • 举一反三

    举一反三[ jǔ yī fǎn sān ]

    解释:反:类推。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
  • 谲而不正

    谲而不正[ jué ér bù zhèng ]

    解释:谲:欺诈。诡诈而不正派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’”

  • 克己复礼

    克己复礼[ kè jǐ fù lǐ ]

    解释:克:克制。儒家指约束自己,使每件事都归于“礼”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颜渊问仁。子曰:‘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!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’”

  • 巧言令色

    巧言令色[ qiǎo yán lìng sè ]

    解释:巧言:花言巧语;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形容花言巧语,虚伪讨好。

    出处:《书·皋陶谟》:“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。”

  • 任重道远

    任重道远[ rèn zhòng dào yuǎn ]

    解释:任:负担;道:路途。担子很重,路很远。比喻责任重大,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
  • 三十而立

    三十而立[ sān shí ér lì ]

    解释: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
  • 色厉内荏

    色厉内荏[ sè lì nèi rěn ]

    解释:色:神色,样子;厉:凶猛;荏:软弱。外表强更,内心虚弱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?”

  • 上智下愚

    上智下愚[ shàng zhì xià yú ]

    解释:智:聪明;愚:笨。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。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,不可改变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唯上知与下愚不移。’”

  • 逝者如斯

    逝者如斯[ shì zhě rú sī ]

    解释: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’”

  • 三省吾身

    三省吾身[ sān xǐng wú shēn ]

    解释:省:检查、反省;身:自身。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,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