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佛教的唯美成语

更新:
关于佛教的唯美成语:拔舌地狱、报应不爽、病魔缠身、不念僧面念佛面、不看僧面看佛面、长斋礼佛、长斋绣佛、成佛作祖、痴心妄想、愁眉苦脸、大彻大悟、刀山火海、刀山剑树、顶礼膜拜、恶有恶报、放下屠刀、佛口蛇心、佛头著粪、佛头加秽、佛头着粪、佛性禅心…
  • 佛性禅心

    佛性禅心[ fó xìng chán xīn ]

    解释:指佛教徒一意修行、清静寂定之心性。

    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,自不觉都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,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,拴不定心猿意马。”

  • 佛眼佛心

    佛眼佛心[ fó yǎn fó xīn ]

    解释:比喻善意看待别人。

    出处:孙梨《白洋淀纪事·光荣》:“你还是佛眼佛心,把人全当成好人。”

  • 改恶从善

    改恶从善[ gǎi è cóng shàn ]

    解释:再不做坏事,决心做好人。

    出处:《飞龙全传》二十一回:“应该隐姓埋名,改恶从善,才是正理。”

  • 恍如隔世

    恍如隔世[ huǎng rú gé shì ]

    解释:恍:仿佛;世:三十年为一世。仿佛隔了一个时代。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。

    出处:宋·范成大《吴船录下》:“发常州,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,陆续于道,恍然如隔世焉。”

  • 回头是岸

    回头是岸[ huí tóu shì àn ]

    解释:佛家语,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,痛改前非,就能登上“彼岸”,获得超度。后比喻做坏事的人,只要决心悔改,就有出路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度翠柳》第一折:“世俗人没来由,争长竞短,你死我活。有呵吃些个,有呵穿些个。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”

  • 诃佛诋巫

    诃佛诋巫[ hē fó dǐ wū ]

    解释:“诃”同“呵”。犹言诃佛骂祖。巫,巫师。

    出处:宋·朱熹《祭魏元履国录文》:“兄实高明,卒监此心,顾托警励,琅琅其音。诃佛诋巫,考礼正俗,奉承靡他,葬又得卜。”

  • 诃佛骂祖

    诃佛骂祖[ hē fó mà zǔ ]

    解释:佛教语,斥骂佛祖,比喻不受前人束缚。

    出处:元·许谦《与赵伯器书》:“不然,则梯接凌虚,而遽为此诃佛骂祖耳。”

  • 急来报佛脚

    急来报佛脚[ jí lái bào fó jiǎo ]

    解释: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。

  • 拣佛烧香

    拣佛烧香[ jiǎn fó shāo xiāng ]

    解释: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。

    出处:唐·寒山《诗》之一五九:“择佛烧好香,拣僧归供养。”

  • 剑树刀山

    剑树刀山[ jiàn shù dāo shān ]

    解释: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。形容极残酷的刑罚。

    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八二《裴则子》引《冥报拾遗》:“至第三重门,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。”

  • 见性成佛

    见性成佛[ jiàn xìng chéng fó ]

    解释:性:本性。佛教禅宗认为只要“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”,就可以成佛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五:“久参泐潭,潭因问:‘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子作么生会?’师曰:‘某甲不会。’”

  • 劫后余生

    劫后余生[ jié hòu yú shēng ]

    解释: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。

    出处:清·丘逢甲《岭云海日楼诗钞·寄怀许仙屏中丞四首》:“归飞越鸟恋南枝,劫后余生叹数奇。”

  • 解铃还需系铃人

    解铃还需系铃人[ jiě líng hái xū jì líng rén ]

    解释: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,还得由谁去解决。

    出处:明·瞿汝稷《指月录》:“金陵清凉泰钦禅师,性豪逸,众易之,法眼独契重。一日眼问众:‘虎项金铃,是谁解得?’众无对,师适至,眼举前语问,对曰:‘系者解得。'”

  • 借花献佛

    借花献佛[ jiè huā xiàn fó ]

    解释: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。

    出处: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一:“今我女弱不能得前,请寄二花以献于佛。”

  • 聚沙成塔

    聚沙成塔[ jù shā chéng tǎ ]

    解释:聚细沙面宝塔。原指儿童堆塔游戏。后比喻积少成多。

    出处:《妙法莲华经·方便品》:“乃至童子戏,聚沙为佛塔。”

关于佛教的唯美词语(2个)

  • 事到临头事情已经落到头上。形容事情紧迫。
  • 拔舌地狱佛教称人生前毁谤佛法,死后堕入受拔舌刑罚的地狱。后用来泛指因口舌罪过而堕入的地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