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

复制

ㄨˊ

口部共7画U+5433
部首
口部
笔画
7画
五笔
KNDU
繁体
部首笔画
3
部外笔画
4
结构
上下结构
仓颉
RVNK
郑码
JZGD
四角
26804
电码
0702
统一码
5433
笔顺
竖、横折、横、横折、横、撇、捺
更新

字义解释

基本字义

wú(ㄨˊ)

⒈  同“”。

统一码

吳字UNICODE编码U+5433,10进制: 21555,UTF-32: 00005433,UTF-8: E5 90 B3。

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汉英互译

one of warring states; surname

详细解释

暂无详解,欢迎补充。

康熙字典解释

吳【卷十】【夨部】

姓也。亦郡也。一曰吳,大言也。从夨口。,古文如此。五乎切〖注〗徐鍇曰:“大言,故夨口以出聲。《詩》曰:不吳不揚。今寫《詩》者改吳作㕦。又音乎化切。其謬甚矣。” 〖注〗,亦古文吳。文四重一

说文解字注

(吳)大言也。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。乃妄人所增。今删正。檢韵會本正如是。周頌絲衣、魯頌泮水皆曰不吳。傳箋背云吳、譁也。言部曰。譁者、讙也。然則大言卽謂譁也。孔沖遠詩正義作不娱。史記孝武本紀作不虞。皆叚借字。大言者、吳字之本義也。引伸之爲凡大之偁。方言曰。吳、大也。九章。齊吳榜以擊汏。王注。齊舉大櫂。从夨口。大言非正理也。故从夨口。五乎切。五部。何承天改吳作?。音胡化反。其繆甚矣。

)古文如此。从口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