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公无私
  • 拼   音

    [ dà gōng wú sī ]
  • 释   义

    指办事公正,没有私心。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,毫无个人打算。

  • 出   处

    汉·马融《忠经·天地神明》:“忠者中也,至公无私。”

  • 例   句

    要把你的志向拿定,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、大公无私的心怀。(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一幕)

  • 近义词

    舍己为公铁面无私

  • 反义词

    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见利忘义

  • 用   法

    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歌颂人的品德

  • 繁   体

    大公無私

大公无私成语典故

春秋时,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:“南阳县缺个县长,你看,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?”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:“叫解狐去,最合适了。他一定能够胜任的!”平公惊奇地又问他:“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?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!”祁黄羊说:“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,谁最合适;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!”于是,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。解狐到任后。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,大家都称颂他。…详情>>

大公无私相关查询

大公无私成语接龙

  1. 私淑弟子:私:私下;淑:善。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。
  2. 私相授受: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。
  3. 私心杂念:为个人利益打算的种种念头。
  4. 私情密语:私:不公开;密:秘密。指秘密的情话
  5. 私盐私醋:私:秘密。比喻不敢公开见人的事情
  6. 私谐欢好:私:秘密;谐:和合。指男女间非明媒正娶而发生关系
  7. 私心妄念:私:利己;妄:虚妄,不实。为个人利益打算的种种想法
  8. 私心自用:私:个人的;自用:凭主观行事。只凭自己的心意行事
  9. 私相传授:私:不公开。私下传授本领
  10. 私恩小惠:私:个人的;惠:好处,实惠。私人间的小恩小惠
  11. 私智小慧:私:个人的;慧:智慧。个人的智慧和小聪明。指带有片面性而又自以为是的聪明
  12. 私言切语:私:秘密;切:贴近。私下里的情话
  13. 私设公堂:私:私下,暗地里;公堂: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。指私下非法地设置审讯室。

大公无私的意思指办事公正,没有私心。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,毫无个人打算。

大公无私类似的成语

  • 背公营私

    背公营私[ bèi gōng yíng sī ]

    解释:指损公肥私,违法求利。亦作“背公向私”。

    出处:宋·张商英《护法论》:“今背公营私者侵渔不已。”

  • 秉公灭私

    秉公灭私[ bǐng gōng miè sī ]

    解释:主持公道,灭除私念。

    出处:明·张居正《论大敌》:“今不务为秉公灭私,振废起坠。”

  • 秉正无私

    秉正无私[ bǐng zhèng wú sī ]

    解释:主持正义,没有私念。

    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十二回:“闻得包公秉正无私,不畏权势。”

  • 一秉至公

    一秉至公[ yī bǐng zhì gōng ]

    解释:秉:掌握、主持;至:极、最。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。形容大公无私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,委差委缺,仍旧是一秉至公。”

  • 以直抱怨

    以直抱怨[ yǐ zhí bào yuàn ]

    解释:别人对自己有仇怨,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。

  • 全知全能

    全知全能[ quán zhī quán néng ]

    解释: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

    出处:郭沫若《郑成功》第四章:“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无私的。”

  • 黄羊任人

    黄羊任人[ huáng yáng rèn rén ]

    解释:比喻大公无私、任人唯贤。

    出处: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:‘南阳无令,其谁可而为之?’祁黄羊对曰:‘解狐可。’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》

  • 属托不行

    属托不行[ zhǔ tuō bù xíng ]

    解释:属:通“嘱”,托付。请托为其谋利,行不通。形容为官清正,大公无私

    出处: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政理》:“晏子对曰:‘前臣之治东阿也,属托不行,货赂不至。’”

  • 哀哀父母

    哀哀父母[ āi āi fù mǔ ]

    解释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  • 哀梨蒸食

    哀梨蒸食[ āi lí zh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