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和鼎鼐
  • 拼   音

    [ tiáo hé dǐng nài ]
  • 释   义

    鼎: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,三足两耳;鼐:大鼎。于鼎鼐中调味。比喻处理国家大事。多指宰相职责。

  • 出   处

    《旧唐书·裴度传》:“果闻勿药之喜,更喜调鼎之功。”

  • 例   句

    司徒,你怎生立一人之下,坐万人之上,调和鼎鼐,燮理阴阳。(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二折)

  • 用   法

    作谓语、宾语;多指宰相职责

  • 繁   体

    調咊鼎鼐

调和鼎鼐相关查询

调和鼎鼐成语接龙

  1. 耐人寻味:耐:禁得起;寻味:探索体味。意味深长,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。
  2. 耐人咀嚼:指耐人寻味。
  3. 乃武乃文: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,指其文经天地,武定祸乱。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。亦作乃文乃武。
  4. 乃我困汝:是我使你受害。
  5. 乃文乃武:赞美人文、武兼备。见乃武乃文。
  6. 乃心王室:本意是忠于朝廷,后比喻爱国。
  7. 耐人尋味:耐:禁得起;寻味:探索体味。意味深长,值得人仔细体会 琢磨。
  8. 乃祖乃父:乃:你的。你的祖父,你的父亲。指祖父和父亲
  9. 奈上祝下:指畏首畏尾的很为难的样子

调和鼎鼐的意思鼎: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,三足两耳;鼐:大鼎。于鼎鼐中调味。比喻处理国家大事。多指宰相职责。

调和鼎鼐类似的成语

  • 耐人咀嚼

    耐人咀嚼[ nài rén jǔ jué ]

    解释:指耐人寻味。

    出处: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白香山诗一》:“坦易者多触景生情,因事起意,眼前景,口头语,自能沁人心脾,耐人咀嚼。”

  • 乃武乃文

    乃武乃文[ nǎi wǔ nǎi wén ]

    解释: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,指其文经天地,武定祸乱。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。亦作乃文乃武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书经·大禹谟》:“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

  • 乃我困汝

    乃我困汝[ nǎi wǒ kùn rǔ ]

    解释:是我使你受害。

  • 乃文乃武

    乃文乃武[ nǎi wén nǎi wǔ ]

    解释:赞美人文、武兼备。见乃武乃文。

    出处:唐·王勃《九成宫颂》:“一阴一阳,神道也。乃文乃武,圣图也。”

  • 雨旸时若

    雨旸时若[ yǔ yáng shí ruò ]

    解释:指晴雨适时,气候调和。

    出处:语本《书·洪范》:“曰肃,时雨若;曰乂,时旸若。”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二折:“雨旸时若在仁君,鼎鼐调和有大臣。”

  • 调和鼎鼐

    调和鼎鼐[ tiáo hé dǐng nài ]

    解释:鼎: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,三足两耳;鼐:大鼎。于鼎鼐中调味。比喻处理国家大事。多指宰相职责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裴度传》:“果闻勿药之喜,更喜调鼎之功。”

  • 膏车秣马

    膏车秣马[ gào chē mò mǎ ]

    解释:为车上油,给马喂料。指准备起程。

    出处:语出唐·韩愈《送李愿归盘 谷序》:“膏吾车兮秣吾马,从子于盘兮,终吾生以徜徉。”明·屠隆《彩毫记·钦取回朝》:“羡调和鼎鼐,便膏车秣马好归来。”

  • 秉轴持钧

    秉轴持钧[ bǐng zhóu chí jūn ]

    解释:秉:执持;轴:中心,枢纽;持:握;钧: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。比喻官居要职,执掌政权或处于中心或关键位置

    出处: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调和鼎鼐理阴阳,秉轴持钧政事堂。”

  • 哀哀父母

    哀哀父母[ āi āi fù mǔ ]

    解释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  • 哀梨蒸食

    哀梨蒸食[ āi lí zh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