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兵器的成语有哪些

更新:
形容兵器的成语有哪些:按甲寝兵、按甲休兵、按兵束甲、暗箭明枪、暗箭难防、笔枪纸弹、兵不血刃、不避斧钺、船坚炮利、吹毛利刃、唇枪舌剑、单枪匹马、单枪独马、弹雨枪林、刀枪剑戟、锋芒毕露、锋芒逼人、斧钺之诛、固若金汤、荷枪实弹、坚如磐石、坚不可摧…
  • 按甲寝兵

    按甲寝兵[ àn jiǎ qǐn bīng ]

    解释:收拾起铠甲武器。比喻停止军事行动。

    出处: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·傅干》:“愚以为且按甲寝兵,息养军士,定土分封,论功行赏。”

  • 按甲休兵

    按甲休兵[ àn jiǎ xiū bīng ]

    解释:收拾起铠甲武器。比喻停止军事行动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当今之计,不如按甲休兵,百里之内, 牛洒日至,以飨士大夫,北首燕路,然而发一乘之使,奉咫尺之书以使燕,燕必不敢不听。”

  • 暗箭难防

    暗箭难防[ àn jiàn nán fáng ]

    解释:冷箭最难防范。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。

    出处:宋·刘炎《迩言》卷六:“暗箭中人,其深次骨,人之怨之,亦必次骨,以其掩人所不备也。”

  • 按兵束甲

    按兵束甲[ àn bīng shù jiǎ ]

    解释:按兵:军队停止行进。甲:铠甲,泛指武器装备。止兵不前,捆起铠甲。指解除武装,停战言降。

    出处:《赤壁之战》:“何不按兵束甲,北面而事之!”

  • 暗箭明枪

    暗箭明枪[ àn jiàn míng qiāng ]

    解释: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。

    出处:《群英类选·清腔类·玉交枝》:“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,暗箭明枪难躲避。”

  • 不避斧钺

    不避斧钺[ bù bì fǔ yuè ]

    解释:斧钺:古代的兵器。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。形容将士英勇无畏,或烈士忠义不屈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愚臣伏计孰甚,不敢避斧钺之诛,昧死陈愚,唯陛下省察。”

  • 吹毛利刃

    吹毛利刃[ chuī máo lì rèn ]

    解释:将毛、发置于刀或剑刃上,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。形容刀剑极为锋利。

  • 唇枪舌剑

    唇枪舌剑[ chún qiāng shé jiàn ]

    解释:舌如剑,唇象枪。形容辩论激烈,言词锋利,象枪剑交锋一样。

    出处:元·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。”

  • 船坚炮利

    船坚炮利[ chuán jiān pào lì ]

    解释:利:锋利。指战舰坚固,大炮猛烈。形容海军强盛。

    出处:清·林则徐等《会奏穿鼻尖沙嘴叠次轰击夷船情形折》:“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……无非恃其般坚炮利,以悍济贪。”

  • 单枪匹马

    单枪匹马[ dān qiāng pí mǎ ]

    解释: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。比喻行动没人帮助。

    出处:五代·楚·汪遵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

  • 刀枪剑戟

    刀枪剑戟[ dāo qiāng jiàn jǐ ]

    解释: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古代用于砍、刺的四种常用兵器。亦用于泛指兵器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:“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,刀枪剑戟,灿若霜雪。”

  • 弹雨枪林

    弹雨枪林[ dàn yǔ qiāng lín ]

    解释:弹下如雨,枪立如林。形容战斗剧烈。

    出处:清·孙雨林《皖江血·拒敌》:“且划策,弹雨枪林,木坏山隤,江城付动灰。”

  • 锋芒逼人

    锋芒逼人[ fēng máng bī rén ]

    解释:锋芒: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,比喻锋利。比喻言词锋利,使人感到有压力。

    出处:华而实《汉衣冠》第二回:“想借着师友渊源、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。”

  • 锋芒毕露

    锋芒毕露[ fēng máng bì lù ]

    解释:毕露:完全显露。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。多指人好表现自己。

    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瓒示枭夷,故使锋芒挫缩,厥图不果。”

  • 斧钺之诛

    斧钺之诛[ fǔ yuè zhī zhū ]

    解释:钺:古代兵器,像大斧;诛:杀戮,杀死。用斧、钺杀人的刑罚。泛指死刑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至乐》:“庄子之楚,见空髑髅髐然有形,撽以马捶,因而问之曰:‘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?将子有亡国之事、斧钺之诛而此乎?’”

形容兵器的词语有哪些(2个)

  • 事到临头事情已经落到头上。形容事情紧迫。
  • 师友渊源指一个人的学问的传授在可以求教请益的人上有其本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