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狐狸的成语

  • 狐藉虎威

    狐藉虎威[ hú jiè hǔ wēi ]

    解释: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同“狐假虎威”。

    出处:《宋书·恩幸传序》:“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藉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,内有专用之功。”

  • 狐狸尾巴

    狐狸尾巴[ hú li wěi ba ]

    解释: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,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,成为妖的标志。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。

    出处: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法云寺》:“孙岩娶妻三年,不脱衣而卧。岩私怪之,伺其睡,阴解其衣,有尾长三尺似狐尾。岩惧而出之。”

  • 奸同鬼蜮,行若狐鼠

    奸同鬼蜮,行若狐鼠[ jiān tóng guǐ yù,xíng ruò hú shǔ ]

    解释:奸诈象鬼蜮,狡猾象狐鼠。比喻人恶劣到极点。

  • 狼顾狐疑

    狼顾狐疑[ láng gù hú yí ]

    解释:指左顾右昐,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。狼顾,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;狐疑,狐狸本性多疑。

    出处:孙中山《布告全国同胞书》:“行事或虎头鼠尾,而存心复狼顾狐疑。”

  • 社鼠城狐

    社鼠城狐[ shè shǔ chéng hú ]

    解释:社:土地庙。城墙上的狐狸,社庙里的老鼠。比喻依仗权势做恶,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。

    出处: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上》:“夫社,束木而涂之,鼠因而托焉,薰之则恐烧其木,灌之则恐败其涂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,以社故也。”《晋书·谢鲲传》:“隗诚始祸,然城狐社鼠也。”

  • 兔死狐悲

    兔死狐悲[ tù sǐ hú bēi ]

    解释:兔子死了,狐狸感到悲伤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·李全传》:“狐死兔泣,李氏灭,夏氏宁独存?”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四折:“今日油烹蒯彻,正所谓兔死狐悲,芝焚蕙叹。”

  • 豺狐之心

    豺狐之心[ chái hú zhī xīn ]

    解释: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、狡猾的心肠。

    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这文》:“近闻楚王无道,遂发材(豺)狐之心,诛妾家破亡消。”

  • 一狐之腋

    一狐之腋[ yī hú zhī yè ]

    解释:腋:指狐狸腋下的皮毛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。比喻珍贵的东西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吾闻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。”

  • 一狐之掖

    一狐之掖[ yī hú zhī yè ]

    解释:比喻珍贵的东西。同“一狐之腋”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掖;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。”

  • 鱼帛狐声

    鱼帛狐声[ yú bó hú shēng ]

    解释: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,以便起事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胜吴广喜,念鬼,曰:‘此教我先威众耳。’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以怪之矣。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,夜篝火,狐鸣呼曰:‘大楚兴,陈胜王’。卒皆夜惊恐……”

  • 与狐谋皮

    与狐谋皮[ yǔ hú móu pí ]

    解释:比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,终难达到目的。

    出处:《太平御览》卷二○八引《符子》:“[周人]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;欲具少牢之珍,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,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,五年不具一牢。”

  • 雉头狐腋

    雉头狐腋[ zhì tóu hú yè ]

    解释: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。形容穿着讲究,生活奢侈。

    出处: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开善寺》:“晋室石崇乃是庶姓,犹能雉头狐腋,画卵雕薪;况我大魏天王,不为华侈?”

  • 狐听之声

    狐听之声[ hú tīng zhī shēng ]

    解释:指冰下水流之声。

    出处: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引《述征记》:“冰始合,车马不敢过,要须狐行,云此物善听,冰下无水乃过,人见狐行方渡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狐之为兽,又多猜疑,故听河冰无流水声,然後敢渡。”

  • 狐潜鼠伏

    狐潜鼠伏[ hú qián shǔ fú ]

    解释: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、藏匿。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公馆言情》:“山居草宿,狐潜鼠伏,将略胜孙吴,军势振颇牧。”

  • 狐裘尨茸

    狐裘尨茸[ hú qiú méng róng ]

    解释:用以比喻国政混乱。尨茸,蓬乱的样子。同“狐裘蒙戎”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
  • 狐裘蒙戎

    狐裘蒙戎[ hú qiú méng róng ]

    解释:狐裘的皮毛凌乱。用以比喻国政混乱。蒙茸,蓬乱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:“狐裘蒙戎,匪车不东。叔兮伯兮,靡所与同。”

  • 狐鼠之徒

    狐鼠之徒[ hú shǔ zhī tú ]

    解释:比喻品质低下的人。

    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七十三回:“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,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。”

  • 满腹狐疑

    满腹狐疑[ mǎn fù hú yí ]

    解释:一肚子的疑惑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公子听如此说,便不好问,只是未免满腹狐疑。”

  • 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

    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[ qiān jīn zhī qiú,fēi yī hú zhī yè ]

    解释:价值千金的皮衣,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。比喻积小才能成大,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语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台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际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

  • 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

    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[ qiān yáng zhī pí,bù rú yī hú zhī yè ]

    解释:比喻众愚不如一贤。

    出处:大夫无罪,吾闻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。诸大夫朝,徒闻唯唯,不闻周舍之谔谔,是以忧也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赵世家》

  • 狐裘羔袖

    狐裘羔袖[ hú qiú gāo xiù ]

    解释:裘:皮衣;羔:指小羊皮。狐皮衣服,羔皮袖子。比喻整体尚好,略有缺点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余狐裘而羔袖。”

  • 狐不二雄

    狐不二雄[ hú bù èr xióng ]

    解释:比喻两雄不可并存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日月不并出,狐不二雄,神友不匹,锰库不群,鸷鸟不双。”

  • 简落狐狸

    简落狐狸[ jiǎn luò hú lí ]

    解释:抓住狐狸。落,通“络”。比喻制裁奸邪小丑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酷吏传·阳球》:“前虽纠诛王甫、段熲,盖简落狐狸,未足宣示天下。愿假臣一月,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。”

  • 进退狐疑

    进退狐疑[ jìn tuì hú yí ]

    解释:进退两难,迟疑不决。

    出处:唐·李靖《李卫公兵法·将务兵谋》:“信任过说,一彼一此,进退狐疑,部伍狼籍。”

  • 两脚野狐

    两脚野狐[ liǎng jiǎo yě hú ]

    解释:比喻奸诈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杨再思传》:“左补阙戴令言作《两脚野狐赋》以讥讽之,再思闻之怒。”

  • 犬迹狐踪

    犬迹狐踪[ quǎn jì hú zōng ]

    解释:比喻低弱的身手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,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。”

  • 鼠迹狐踪

    鼠迹狐踪[ shǔ jì hú zōng ]

    解释:比喻人行踪鬼祟。

    出处: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史书拈毕》:“羽椿忠大节,而世有责之备者;蒙鼠迹狐踪,而世有赞其能者。”

  • 鱼帛狐篝

    鱼帛狐篝[ yú bó hú gōu ]

    解释: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,以便起事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胜吴广喜,念鬼,曰:‘此教我先威众耳。’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以怪之矣。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,夜篝火,狐鸣呼曰:‘大楚兴,陈胜王’。卒皆夜惊恐……”

  • 狐裘蒙茸

    狐裘蒙茸[ hú qiú méng róng ]

    解释:用以比喻国政混乱。蒙茸,蓬乱的样子。同“狐裘蒙戎”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狐裘蒙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