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的成语

  • 无间可乘

    无间可乘[ wú jiān kě chéng ]

    解释:犹无隙可乘。没有空子可钻。

    出处: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·蔡侯郑伯会于邓公及我盟于唐公至自唐》:“向使中国无间可乘,吾又知其未至此也。”

  • 夏五郭公

    夏五郭公[ xià wǔ guō gōng ]

    解释:《春秋》一书中,“夏五”后缺“月”字,“郭公”下未记事。比喻文字脱漏。

    出处:《春秋·桓公十四年》:“十有四年春正月,公会郑伯于曹。无冰。夏五。”《春秋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冬,戎侵曹。曹羁出奔陈。赤归于曹。郭公。”

  • 修旧利废

    修旧利废[ xiū jiù lì fèi ]

    解释:把破旧的修补好,把废物利用起来。指厉行节约。

    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幽厉之后,王道缺,礼乐衰,孔子修旧起废,废《诗》、《书》,作《春秋》,则学者至今则之。”

  • 纤介之失

    纤介之失[ xiān jiè zhī shī ]

    解释:纤介:细微。很小的过失。

    出处: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王道》:“春秋记纤介之失。”

  • 相与为一

    相与为一[ xiāng yǔ wéi yī ]

    解释:相与:相互。相互结合成为一体。

    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诸侯恐惧,同盟而谋弱秦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之士,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。”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卷第十:“谓之性情,性情相与为一瞑,情亦性也,谓性已善,奈其情何?”

  • 一辞莫赞

    一辞莫赞[ yī cí mò zàn ]

    解释:赞:赞美。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。形容诗文写得极好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。”

  • 于安思危

    于安思危[ yú ān sī wēi ]

    解释:于:处于;思:想。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

  • 诛心之论

    诛心之论[ zhū xīn zhī lùn ]

    解释:诛:惩罚。指不问罪行,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。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霍谞传》:“《春秋》之义,原情定过,赦事诛意,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,赵盾以纵贼而见书。”

  • 属辞比事

    属辞比事[ zhǔ cí bǐ shì ]

    解释:原指连缀文辞,排比事实,记载历史。后泛称作文纪事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经解》:“属辞比事,《春秋》教也。”

  • 造恶不悛

    造恶不悛[ zào è bù quān ]

    解释:作恶事而不肯悔改。

    出处: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·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》:“宣公造恶不悛,而流毒于其国若是哉!”

  • 振裘持领

    振裘持领[ zhèn qiú chí lǐng ]

    解释: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。

    出处:汉·杨伦《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》:“臣闻《春秋》诛恶及本,本诛则恶消;振裘持领,领正则毛理。”

  • 笔削褒贬

    笔削褒贬[ bǐ xuē bāo biǎn ]

    解释:笔:记载。削:删改。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,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。原指孔子作《春秋》,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。也指用文字褒扬、贬斥人或事。

    出处:清·皮锡瑞《经学历史·经学开辟时代》:“《春秋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,为后世立法,而后《春秋》不仅为记事之书。”

  • 不能赞一词

    不能赞一词[ bù néng zàn yī cí ]

    解释:指文章写得好,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。形容文章非常完美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。”

  • 革命反正

    革命反正[ gé mìng fǎn zhèng ]

    解释:变革天命,使之恢复正常。借指改朝换代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革》“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”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

  • 目不窥园

    目不窥园[ mù bù kuī yuán ]

    解释:形容专心致志,埋头苦读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董仲书传》:“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帏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

  • 劝善惩恶

    劝善惩恶[ quàn shàn chéng è ]

    解释:劝:勉励;惩:责罚。惩罚坏人,奖励好人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四十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,微而显,志而晦,婉而成章,尽而不污,惩恶而劝善,非圣人谁能修之。”

  • 迁善去恶

    迁善去恶[ qiān shàn qù è ]

    解释: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。同“迁善黜恶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冯桂芬《序》:“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著其理,《春秋传》兼言征验,而四子书教人迁善去恶之道大备。”

  • 修旧起废

    修旧起废[ xiū jiù qǐ fèi ]

    解释:原指修诗书,兴礼乐。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。把废置的利用起来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幽、厉之后,王道缺,礼乐衰,孔子修旧起废,论《诗》、《书》,作《春秋》,则学者至今则之,”

  • 一字师

    一字师[ yī zì shī ]

    解释:指订正一字之误读,即可为师。亦指更换诗文中一、二字的老师。

    出处:五代·王定宝《唐摭言·切磋》载李相读《春秋》,叔孙婼之“婼”应读“敕略切”,李误为“敕晷切”,小吏言之,公大惭愧,“命小吏受北面之礼,号曰‘一字师’”。

  • 欲盖而彰

    欲盖而彰[ yù gài ér zhāng ]

    解释:犹欲盖弥彰。

    出处:《隋书·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》:“昔孔子修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知惧,抑使之求名不得,欲盖而彰者也。”

  • 蜂合豕突

    蜂合豕突[ fēng hé shǐ tū ]

    解释:如群蜂聚集,似野猪奔突。比喻众人杂沓会合,横冲直撞。

    出处: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·公会齐侯楚人败徐于娄林》:“今不然矣,中国之虚实在楚人目中矣!于是荆户乘广之旅,蜂合豕突以败徐于娄林。”

  • 乱臣贼子

    乱臣贼子[ luàn chén zéi zǐ ]

    解释:乱臣:叛乱之臣;贼子:忤逆之子。旧指不守君臣、父子之道的人。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藤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俱。”

  • 老成练达

    老成练达[ lǎo chéng liàn dá ]

    解释:练达: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。形容人稳重老练,通达事理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杜预为人,老成练达,好学不倦,最喜欢读左秋明《春秋传》。”

  • 论心定罪

    论心定罪[ lùn xīn dìng zuì ]

    解释: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。

    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刑德》:“故《春秋》之治狱,论心定罪。”

  • 辱国殄民

    辱国殄民[ rǔ guó tiǎn mín ]

    解释:使国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同“辱国殃民”。

    出处: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》:“他日西鄙之伐,辱国殄民,果谁之所致乎!”

  • 慎终承始

    慎终承始[ shèn zhōng chéng shǐ ]

    解释:谨慎收尾,如同开始时一样。指始终要谨慎从事。同“慎终如始”。

    出处: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·公会》:“齐侯以治外者善谋也,慎终以承始者道也。”

  • 予夺生杀

    予夺生杀[ yǔ duó shēng shā ]

    解释:《周礼·天官、大宰》的“八柄”中有予、夺、生、诛(责备)等权力。后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。

    出处: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天地阴阳》:“为人主者,予夺生杀,各当其义。”

  • 知我罪我

    知我罪我[ zhī wǒ zuì wǒ ]

    解释: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《春秋》,天子之事也。是故孔子曰:‘知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罪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!’”

  • 诗无达诂

    诗无达诂[ shī wú dá gǔ ]

    解释:本书选取了《诗经》的精华,加以简明的注释和白话今译。《诗经》从成书起,注解就众说纷纭。汉人董仲舒说过“诗无达诂”的话,意谓对《诗经》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,因时因人而有歧异。有鉴于此,注释者权衡众说,选取自认为最贴切、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,介绍给读者。

    出处:诗无达诂”,语出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卷五《精华》。“达诂”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。

  • 三年不窥园

    三年不窥园[ 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 ]

    解释:指专心苦学。

    出处: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颜师古注:“虽有园圃,不窥视之,言专学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