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的成语

  • 无所不用其极

    无所不用其极[ 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 ]

    解释:极:穷尽。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。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《诗》曰:‘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’,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。”

  • 无如之何

    无如之何[ wú rú zhī hé ]

    解释:没有任何办法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小人之使为国家。灾害并至,虽有善者,亦无如之何矣。”

  • 误国殃民

    误国殃民[ wù guó yāng mín ]

    解释: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。

    出处:明·杨继盛《请诛贼臣疏》:“臣观大学士严嵩,盗权窃柄,误国殃民,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。”

  • 心不在焉

    心不在焉[ xīn bù zài yān ]

    解释:心思不在这里。指思想不集中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
  • 心广体胖

    心广体胖[ xīn guǎng tǐ pán ]

    解释:广:宽广,坦率;胖:安泰舒适。原指人心胸开阔,外貌就安详。后用来指心情愉快,无所牵挂,因而人也发胖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。”

  • 心宽体胖

    心宽体胖[ xīn kuān tǐ pán ]

    解释:原指人心胸开阔,外貌就安详。后用来指心情愉快,无所牵挂,因而人也发胖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。”

  • 修齐治平

    修齐治平[ xiū qí zhì píng ]

    解释: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,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”

  • 行同能偶

    行同能偶[ xíng tóng néng ǒu ]

    解释:品行相同,才能相等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,学于大学,命曰造士。行同能偶,则别之以射,然后爵命焉。”

  • 省身克己

    省身克己[ xǐng shēn kè jǐ ]

    解释:检查自身过失,克制自己非分之想。

    出处:明·钱德洪《王文成公〈大学问〉跋》:“吾党各以己见立说,学者稍见本体,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,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。”

  • 引申触类

    引申触类[ yǐn shēn chù lèi ]

    解释:指从某一事物的原则,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。同“引伸触类”。

    出处:清·龚自珍《上大学士书》:“故事何足拘泥?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,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。”

  • 有目共见

    有目共见[ yǒu mù gòng jiàn ]

    解释:指人人都看见,极其明显。

    出处:清·陈确《大学辨一·翠薄山房帖》:“《大学》纷纷言先言后,有目共见。”

  • 正心诚意

    正心诚意[ zhèng xīn chéng yì ]

    解释: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,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”

  • 止于至善

    止于至善[ zhǐ yú zhì shàn ]

    解释:止:达到;至:最,极。达到极完美的境界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

  • 众所共知

    众所共知[ zhòng suǒ gòng zhī ]

    解释:众:很多人。大家普遍知道的。

    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大学三》:“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,亦自七颠八倒了,更如何地谨独。”

  • 逐字逐句

    逐字逐句[ zhú zì zhú jù ]

    解释:挨次序一字一句地。

    出处:程树榛《大学时代》:“她一下又翻到了今年寒假的第一天日记,并饶有兴趣地逐字逐句看了下去。”

  • 格物致知

    格物致知[ gé wù zhì zhī ]

    解释:格:推究;致:求得。穷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知识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”

  • 隔行如隔山

    隔行如隔山[ gé háng rú gé shān ]

    解释: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。

    出处: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:“参谋长虽然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,可是隔行如隔山,和土匪们联络便不如小喜。”

  • 听而不闻

    听而不闻[ tīng ér bú wén ]

    解释:闻:听。听了跟没听到一样。形容不关心,不在意。

    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四章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
  • 通都巨邑

    通都巨邑[ tōng dōu jù yì ]

    解释:四通八达的大都会、大城市。同“通都大邑”。

    出处:郑观应《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》:“通都巨邑虽有大学,而格致、诚、正、修、齐、治平之事不问矣。”

  • 通才硕学

    通才硕学[ tōng cái shuò xué ]

    解释:学识通达渊博的人。

    出处:郑观应《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》:“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,粗得西学皮毛,辄满口名词,自诩为通才硕学……有不可一世之概。”

  • 通古博今

    通古博今[ tōng gǔ bó jīn ]

    解释:形容知识渊博。同“通今博古”。

    出处:《钟山》1981年第4期:“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,通古博今,知书达理,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,他小人得志。”

  • 语长心重

    语长心重[ yǔ cháng xīn zhòng ]

    解释:言辞恳切,情意深长。

    出处:蔡元培《致“公言报”函并符答林琴南君函》:“公书语长心重,深以外间谣诼纷纭集为北京大学惜,甚感。”

  • 高才大学

    高才大学[ gāo cái dà xué ]

    解释:高才:才能杰出。大学:学识渊博。才能高超,学识渊博。亦作“高才博学”、“高才硕学”。

    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辨问》:“且夫周孔,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。”

  • 旧调重弹

    旧调重弹[ jiù diào chóng tán ]

    解释:老调子重弹。比喻把老的一套又重新搬出来。

    出处:朱自清《回来杂记》:“北平早就被称为‘大学城’和‘文化城’,这原是旧调重弹,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。”

  • 日新月异

    日新月异[ rì xīn yuè yì ]

    解释:新:更新;异:不同。每天都在更新,每月都有变化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,不断出现新事物、新气象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

  • 三老五更

    三老五更[ sān lǎo wǔ gēng ]

    解释: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,以尊养老人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遂设三老五更,群老之席位焉。”《乐记》:“食三老五更于大学。”

  • 生财有道

    生财有道[ shēng cái yǒu dào ]

    解释: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,后指搞钱很有办法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生财有大道: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”

  • 十手争指

    十手争指[ shí shǒu zhēng zhǐ ]

    解释:指人如有不善,众人则争相指责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”

  • 守先待后

    守先待后[ shǒu xiān dài hòu ]

    解释:犹继往开来;承先启后。

    出处:清·陈确《答沈朗思书》:“夫以程朱之贤,即不表章《大学》,而循循焉惟孔孟之从,必可守先待后,为一代大儒无疑也。”

  • 如见肺肝

    如见肺肝[ rú jiàn fèi gān ]

    解释:就象看透肺肝一样。比喻心里想些什么,人们看得清清楚楚(含贬义)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人之视己,如见其肺肝然,则何益矣?”